首页 >热门资讯> 项目协作平台 >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转载时间:2021.10.22(原文发布时间:2018.11.08)
27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7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ID:CSDNnews), 作者:屠敏,36氪经授权发布。

以 75 亿美元正式完成收购全球著名开发者社区 GitHub、宇宙第一 IDE Visual Studio 支持 Java、加入开放创新网络 OIN(Open Invention Network)贡献 6 万个软件专利......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曾「闭关锁国」已久的微软如今正在用时间和可说服性的动作来向业界证明:走上岔道的微软,回归科技圈第一赛道了。

软件帝国微软的崛起

当初谁能想到,年仅 20 岁出头的少年可以创建一代软件帝国。

回忆起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这位于 1955 年出生于西雅图的孩童,从小就对编程感兴趣,且在计算机方面富有极高的天赋。彼时年仅 13 岁的盖茨就开始和他湖滨中学时期的同学保罗·艾伦共同自学 Baisc 编程,为了寻求更多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他们与一家名为“计算机中心公司”(CCC)达成协议,盖茨和保罗为该企业查找软件漏洞,而该企业免费为他们提供上机时间。

后来在 19 岁进入哈佛之后,盖茨与保罗·艾伦依旧共同作战,一起为 Altair 8800 电脑设计 Altair BASIC 解译器(这是未来 MS-DOS 系统的基础)。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

1975 年,出于对电脑软件的商业性开发考虑,盖茨最终在艾伦的劝说下从哈佛退学,随后创立了微软公司。

而正逢此时,初出茅庐的微软赶上了个人计算机大爆发时代,且恰巧当时的蓝巨人 IBM 也准备开发个人电脑,需要一套强大的操作系统软件,完美的时机碰上盖茨在创立微软之初立下的“让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摆上一台计算机”的愿景,就这样,互联网时代的微软搭上了创新的翘板顺流而上。

不过由于时间紧迫,当时盖茨带领下的微软公司只能以 5 万美元从西雅图电脑公司购买了 QDOS 操作系统使用权,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 Microsoft DOS 磁盘操作系统软件用于 IBM 的个人电脑。在 1981 年,随着 IBM 的新型个人电脑的问世到销售一空,比尔·盖茨也成为美国软件的知名人物。

到了 1985 年,微软正式带来了第一个 Windows 版本。次年 3 月,其趁热打铁,正式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而在这份招募书中,微软对 Windows 概念解释道:

1985 年 11 月,微软开始推出 Microsoft Windows,它是一个运行在 Microsoft MS-DOS 上的图形操作环境。作为 MS-DOS 的一个扩展,Microsoft Windows 可以管理如键盘、屏幕显示器、打印机之类的硬件设施。

这款产品允许应用程序通过独立视频或者其他输出设备,以一个标准化和图形的形式来展示给用户。微软鼓励独立应用程序开发者对 Microsoft Windows 的图形用户界面加以利用,以开发应用程序。

莲花公司(Lotus Development,当年美国的一家软件公司)最近已经宣布,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将会支持在 Microsoft Windows 上运行。微软自己开发的软件产品同样也是基于 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现在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现阶段无法确认这款产品未来在市场中的能获得多么高的认可。

在发布极具改革性产品的同时,毫无疑问,对于未来,当时的微软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不过这并不影响其领导者比尔·盖茨的思想,毕竟天才总是执拗的,当时的比尔·盖茨只想潜心做最好软件,于是更新迭代的 Windows 不仅为 PC 带来了用户界面还迅速占领了操作系统市场、Office 不仅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生产力解决方案还让微软挣得盆满钵盈、IE 不仅成为微软最好的产品之一还彻底终结了彼时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网景浏览器 Netscape Navigator......

在将微软送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比尔·盖茨事了拂衣去,于 2000 年 1 月,任命史蒂夫·鲍尔默为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微软的管理,在 8 年之后,正式卸任微软公司总裁一职,转身专注于他的慈善事业。

这个曾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软件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于这一年结束了他的微软生涯。

微软的岔路是如何走出来的?

而要论失去比尔·盖茨的微软,大家对其印象如何?事实上,现在仍有不少开发者都会吐槽一声:封闭的自大者!

这种主观印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当然这就不得不提起微软的第二任掌门人史蒂夫·鲍尔默了。和比尔·盖茨日常内敛的性格截然相反,同是微软创始人之一的鲍尔默的暴脾气在 IT 界也是出了名的。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史蒂夫·鲍尔默

如上文所述,2000 年,销售出生的鲍尔默正式接任微软 CEO 一职,全权管理微软日常并做出决策。不过当时的微软虽如日中天,却也面临反垄断调查、集体诉讼等一大堆官司。

幸运的是,正因为鲍尔默的果断,让微软赢得了诉讼的最终胜利,它可以继续维持 PC 市场的垄断地位。但也正式因此,沾沾自喜的心态蒙蔽了微软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彼时正值互联网泡沫前夕,隔壁的 Google 正带着它的搜索引擎杀入市场、以及乔布斯的苹果军团也迅速崛起,而这边的微软还在啃着 PC 市场的老本。

虽然没过多久,后反应过来微软匆匆带着 Windows Phone 和搜索引擎 Bing 赶来,却已经丢失先机,还落下了这样的一个笑话。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当然这是从微软整体市场战略布局来看。如果回到伊始,要问开发者为何带着批判甚至仇视的态度面对微软?其中缘由还是因为鲍尔默,在他领导下的微软悄然之中开启了“闭关锁国”政策。鲍尔默始终认为,由于微软在 PC 市场的统治地位,Windows 就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而其他操作系统就一个是小众、极客产品,仅仅适用于业余爱好者,对此,其甚至曾将开源的 Linux 操作系统称之为“癌症”。

而在后来历史的长河中,事实证明,微软因过于自大且固步自封,无形中已从时代的创造者沦落为时代的追从者之一。对此,曾经有媒体在报道鲍尔默 13 年的微软 CEO 生涯时,只用了寥寥一行字来描述:“13 年间,微软员工的人数增加了 3 倍,年营收增长 4 倍,年利润增长 10 倍,但微软的市值却缩水 1/2。”

与此同时,且其竞争对手,乔布斯在《乔布斯传》的最后一章“乔布斯自述:真实的我”中,也曾这样说道:

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苹果前任 CEO)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整体而言,作为商人,鲍尔默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科技行业的领导者,用他自己话来评价,“也许我是旧时代的象征,我得罢手去做别的事……不管我有多热爱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对微软来说,进入新时代最好的方法还是引入新领导者加速变革。”最终于 2013 年,鲍尔默宣布将在一年以内退休离开微软。颇为讽刺的是,就在其宣布离职后,微软跌了很久的股价应声大涨了 7%。

纳德拉时代的微软

在寻觅了一年的接班人后,微软在 2014 年从云计算和企业部门执行副总裁职位上,将印度裔高管萨提亚·纳德拉提携上来。

走马上任的纳德拉在接管微软 CEO 一职后,深谙如果仍走以前的老路继续啃 Windows 及 Office 的老本,一代巨头微软必将陨落。在认清形势后,纳德拉迅速调整微软战略布局,开启「移动为先,云为先」时代,其核心动作更多地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打通微软所有产品,打破微软以往设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

当中就包括了,Windows 10 可以运行在任何设备上;手机、PC、平板、Xbox 等平台无缝连接一个平台、应用商店;通用版本的 Office 家族办公套件,在手机、平板和 PC 上为 Word、Excel、PowerPoint 等产品提供一致性体验。与此同时,微软也砍掉了曾并不成功的产品,譬如 Windows Phone。

在大刀阔斧地内部改革之后,2016 年伊始,微软开始向外迈出脚步,正式拥抱开发者,且在很多个公开场合,用直白的话语「微软爱开源」、「微软爱 Linux」、「微软爱跨平台」向诸多的技术人告白。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经过一系列的内外部调整后,沉寂一段时间的微软逐渐走出最低谷重回硅谷乃至世界科技圈第一阵营,于 2017 年间成为仅次于苹果、亚马逊、Google 的全球市值排名第四的公司。而曾经不被外界看好的新任掌门人纳德拉也因此一站成名,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员工,都对其称赞有加。

不过,随着新一波即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红利的来临,微软这次不再坐以待毙,在 Build 2017 上,纳德拉就正式公告全球的用户,“我们正在从『移动为先 & 云为先(Mobile first & Cloud first)』的世界,转移到一个将由『智能云和智能端(Intelligent Cloud & Intelligent Edge)』组成的新世界。”不仅如此,微软甚至于今年 4 月将独立的 Windows 部门和 Office、Surface、Xbox 等核心业务并入体验及设备事业部;同时设立云和 AI 平台部门。

现在看来,以“云+AI”先行的微软不但果断地摆脱了过时的 PC 软件业务,而且转型也成功了大半,截止 10 月,据外媒报道,微软公司的股票从今年 5 月份至今上涨了 13%,超越亚马逊,成为了美国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重生后的微软,下一步呢?

“我的终极目标是将微软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平台提供商,激发创业活力,创造经济机会。”

萨提亚·纳德拉曾在他亲笔著作的《刷新》一书中写到。而日前,在华会见开发者代表时,纳德拉再次郑重声明,希望借助微软领先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开发者打造最佳的开发工具、平台和框架,也希望予力更多中国开发者,把握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时代的新机遇。

对于微软的下一步,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日前于上海召开的 2018 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期间接受采访时,解释了微软当前的 3*3*3 数字化转型之路,全面建设微软智能云。

第一种“3”指的是三种云服务,即微软的智能云可分为设备服务、平台服务、软件解决方案的服务,分别是 IaaS、PaaS 和 SaaS。

第二个“3”指的是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背靠微软这棵大树,基于 Windows Server、SQL Server、SystemCenter 等技术支撑起来的 Azure 微软智能云平台具有很强的相融性。

第三个“3”指的是三朵云,这三朵云分别是 Azure、Office365 和 Dynamics 365。其中,Azure 是智能云,Office 365 是全世界企业用的最普及的生产力的云服务,而 Dynamics 365 目前还没有落地在中国,不过预计在 2019 年春季 Dynamics 365 就会正式落地中国。

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略决策,微软 CEO 纳德拉近日表示,“今天,世界正在成为一台庞大计算机,无处不在的计算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和信息聚合,为我们打造出一个由智能云和智能边缘构成的新世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在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这样看起来,身为开发者的我们越来越觉得微软在向 To B 端转型的过程中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曾经那个 Windows 就是微软的时代真的已逝。不过,再从技术支持等服务层面来看,微软却又触手可及。

不仅是今年 10 月 27 日,微软宣布正式完成对开源项目托管平台 GitHub 的收购,同时还因为曾经封闭性较强的微软如今已有 6000 位工程师投入开源项目,向 Linux 开源世界提供 60000+ 免费专利授权,9700 多个开源组件被采用,发布的开源项目超过 3000 个等等。

微软拥抱开发者的真心?

不过之前微软将自由软件视为仇敌并非一天两天,此番近几年来的拥抱并不足以修复与开发者之间的间隙,还是从微软收购 GitHub 上看,不少开发者依旧纷纷质疑:

开发者正把 repos 迁移到 GitLab 等其他 Git 托管平台……

说实话不希望微软,太垄断了。

会不会出 GitHub 社区版、企业版、开发版?

对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开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潘正磊(Julia Liuson)在接受 CSDN(ID:CSDNNews)采访时正面回应道,如果微软要扼杀 GitHub 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要去买它呢?

微软有自己封闭的源代码管理工具,并不需要另一个封闭的东西。微软并购 GitHub,第一点,就是希望能够为全球的开发人员提供好的开源合作的服务。在将 GitHub 收购进来之后,微软很清楚的是要将 GitHub 作为一个单独的子公司来运行的。对于微软来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 DeveloperFirst,一切是以开发人员的需求为主导。GitHub 的价值就是在于它是一个全球开发人员交流的平台。

第二点,其实微软跟另一个开源平台 GitLab 也有非常友好的关系,微软也正在和他们合作,测试一款名为 LiveShare 的产品。有人说微软收购 GitHub 后 GitLab 的用户增长了,其实它的流量增长只持续了第一个星期而已。而 GitHub 在同样的一个星期里的用户增长数远远超出它平时的水平。其实很多的时候他们只是用 GitLab 做了一个备份,而在 GitHub 上的活动并不见得是真的减少。

正如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所说:“请用我们的行动来评价我们,日久见人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走上岔道的微软,回来了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项目协作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项目协作平台软件

限时免费的项目协作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