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团800 创始人 胡琛的供稿,点击这里关注他的微博。
随着整体的发展进入低迷,国内团购行业昔日的铅华似乎已经褪尽。据团800导航10月国内团购行业统计报告显示,10月份主流团购网站总成交额为17.8亿元,购买人次3478.4万人次,继9月下降之后继续小幅环比下跌4.3%和3.1%。截止10月底全国团购网站总量继续减少至2908家,较9月份又减少11家。据连续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个月内,团购市场月度总成交额已经较8月的峰值连续下跌了3.3亿元。
在团购行业整体下滑的同时,反向团购的概念再次成为了业内关注的话题。实际上,反向团购其实是回到了团购模式最初的萌芽阶段,通过论坛、QQ等形式进行小规模交流延伸,进而再向商家谈判。但这种模式的是主要基于消费者的“生活半径”,但随着这个生活半径的不断扩大,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其实在团购领域,我们目前见到的主要分为服务类团购和实物类团购。其中服务类团购主要指的是本地生活化的团购,例如餐饮、休闲娱乐、旅游酒店等,实物团购主要指的是线上销售物品的团购,包括淘宝和一些B2C网站。
对于服务类团购而言,都是基于本地化的服务,因此生活半径往往是进行反向团购的关键要素。但如果从头开始做反向团购,存在着以下的几个局限。第一是需求匹配的难度,对于线下大家想去的西餐厅、娱乐场所,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就决定了发起反向团购的困难;第二,随着团购市场两年多的发展,商家已经将团购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团购控制经营闲时和忙时的时间;第三,线下团购数据挖掘的困难较大。反向团购是由消费者主动发起,而基于生活半径的局限以及种类繁多的差异化区分,使得团购网站很难做到向在线销售那样精准的挖掘,再加上团购本身的毛利很低,进行如此浩大的数据挖掘显得性价比不值。
但是,我们近期也观察到了一批以居民社区为半径生长的“小而美”本地团购网站正在悄然兴起,呈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它们往往脱胎于小区业主论坛,并通过团购频道的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周边餐饮服务、生鲜蔬果和地方特产等。除了标准的团购预付模式外,消费者白天上班时在网站下单选择自己家附近蔬菜生鲜,下班路过团购站提货店自行带走。目前,北京已经有多个初具规模的社区型团购站,如“回龙观团购网”、“天通苑团购网”等,在当地居民小区内形成了良好口碑。
“小而美”社区型团购站由于根植于本地社区,所以用户忠诚度高、黏性更强,定位于区域居民服务,不需要有太大的拓展及运营成本,这类似于小区周边的超市和便民食品店,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提供不同的价值形成足够的差异化而生存。这种回归到团购最初发展本源的模式似乎正在成为本地化“反向团购”发展的主力军。
而对于基于网络的实物类团购而言,在解决反向团购的问题上要简单的很多。实物类团购是基于线上选择购买的,没有生活半径的限制,而且对于用户的线上购买习惯的一些数据和细分已经有了很好的统计和细分,用户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发起团购,进而和商家进行议价。但网络团购同样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首先是对于平台的控制和团购发展进行精细分类,其次,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用户体验对于这种新兴的反向团购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大洋彼岸,反向团购又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国外最早的反向团购网站是buywithme.com,它的反向团购方式不是从零开始的,它是在已有的团购上邀请你一起参与,如果邀请成功则可以跟商家拿到一个更低档次的团购,并不用消费者直接发起团购,或许国外这种独特的反向团购模式也可以给中国的先行者们带来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