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调研问卷 > 居家养老服务也该提速了,易康美辰要用标准化评估/服务体系和自营供给打破僵局 >

居家养老服务也该提速了,易康美辰要用标准化评估/服务体系和自营供给打破僵局

转载时间:2021.07.05(原文发布时间:2015.08.10)
36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63次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第一大因素是人口结构的改变,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来自氪空间的健康服务团队易康美辰表示,中国老年人平均寿命73岁,健康年龄约为62岁,也就是说,老年人有平均11年的时间,都在和病魔作斗争。老龄化严重加上慢性病症,居家养老和老年康复成为每个“2+4家庭(一对夫妻外加两对老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提到居家养老,团队通过提前做的3000份社会调查发现,虽然过半的子女认为老人在家需要看护,且部分老人已经患有严重的慢性病,但许多老人仍认为自己很健康……事实上,在专业评估师查房后发现了诸如此下的问题:

1.慢性病管理需求没办法照料到。在问卷中显示,有60%以上老人家有慢性病管理需求,有甚至患病却不自觉的。

2.潜在病症普通人难以发觉。最为典型的就是阿兹海默症,当老人开始表现轻微的健忘症状时,子女并不能判断是否患病。对此,36氪曾介绍硅谷团队Neurotack就在做疾病早期筛查的研发。

3.家中环境需要做细微改变。比如有孩子的家庭中会布满小朋友的玩具,而老年人本就最怕摔倒;或者通风和朝向需要做小的改变等等。

4.营养无法达标。少数家庭出现老人家晚上饭桌前抢食的情况,作者家中也有老人出现类似状况,起初还以为是老人胃口好,但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中午没有吃饱的表现,子女有时候并不能正确判断老人的进食需求有多大。

基于3000个调查样本,易康美辰希望将专业养老服务和专人培训,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做的更为高效、科学和人文关怀化。他们即将推出第一款产品——专为居家养老护理设计的“护龄家”。

区别于传统的纯人工检查和服务,团队想从App就开始建立评估量表,顺便为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他们从世界各地搜集了13个成熟量表,包含望闻问切,加上研究院合作,标准化评估流程。比较常见的有美国巴氏量表、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常见病病理体征量表等。

Image title

线上搜集老人年纪和情况后,产品根据系统反馈定制线上评估方案(比如某个年纪阶段就可能出现什么病),并分配对口评估师,目前没有自选环节。评估师在线下准备好后,去往老人家中调查。最后结果会同步给子女,并且呈现方式会通俗易懂,同时推送合适的方案。

团队认为,整个操作过程的最大目的是标准化流程,降低选择成本,但缺陷是需要强的品牌依赖感。至于最理想的收费方式,是会员预支付然后根据服务扣费。

但服务真的可以标准化吗?评估师只是一个初始阶段,后期的解决方案是多对一,根据老人状况搭配合适的心理干预师、康复师等不同服务人员,有点类似会诊的做法。

Image title

对此易康选择了时间标准化。现有10名评估师,年末预估达到50人。一个评估师1单时长为1小时,一天能完成5单。服务人员目前有10个,年底打算扩大到50~100人。一人一天3~5单,1单专业标准为1小时,特殊项目不超过两个小时,参考的是加拿大公司的标准分级养老服务和收费标准。

一个服务人员服务周期是20到50次(之后根据子女和老人意愿决定是否续费,长期服务可达数年),按照团队提到的行业标准单个流程必须到15次以上,比较符合成本和收益比。同时,价格则希望打中偏高端市场。

目前,团队已经在包括京辉社区在内的多个区域试运营,在7月底自建了一套培训系统,打算近年底启动PreA轮融资。

虽然养老市场足够大,宏观社会意识形态上也是“尊老爱幼”,但不得不说,和传统养老服务相比,团队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1.服务相对较重。除成本和定价需要考虑外,培训和服务都是线下布局较重的方面,品控和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团队执行力也很重要。

2.供给问题。传统养老服务机构都普遍存在待遇达不到预期,人员流失的情况。易康想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供给,就必须拿出好的待遇,这是一番成本。

3.需求频次相对较低。养老服务和其他需求不同,粘性虽然高,相对像打车那样的O2O服务,显得不频繁,一周约一到五次。对此,易康正在找寻可以连接老人和子女,并提高老人对平台的依赖。可能在老人家中安置平板电脑,鼓励子女传照片,为老人研发有趣的功能。

4.应急能力。对于无法解决的案例和突发事件,平台打算培训服务人员的紧急应对能力,同时合作数家医院,做急救和转诊。

36氪企服点评

调研问卷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调研问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